我听不懂啊,回家就跟父亲说,我不学英语,不去崇德上学了。
手性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从宏观的星云到微观的化学分子,都会观察到。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周其林课题组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选择性好、效率高、适应性强的手性螺环催化剂,不仅引领了全球手性催化的研究,而且在制药等领域广泛应用,被国际同行誉为周氏催化剂。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他从来不把压力传导给学生,而是让我们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全部采用手性合成新工艺,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也会大量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他周六都在跟学生讨论工作,上午讨论实验,下午开组会。其实我最好的科研成果是培养了很多人。
1987年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瑞士和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到华东理工大学任教。如今周其林已培养了70多名博士、硕士,他们大多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工作,成为单位的科研骨干。不过,这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多个政府部门,如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产业管理部门。
通过先行先试,可以探究出适合本地区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概念验证中心的运行机制。(张九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张玉华和张涛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中国科学报》 (2020-01-03 第3版 转移转化)。政府资助高校概念验证,其实质是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前移,更多地分担创新创业中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孵化的早期风险,这样使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支持体系更加完整。作者:张九庆 张玉华 张 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3 9:17:3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概念验证中心如何西为中用 ■张九庆 张玉华 张 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
可以是综合服务类型的,也可以是专业领域服务类型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资金实力和专业职员跟不上科研创新的步伐,且重点业务主要放在技术许可方面,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商业化。
政府可根据本地区高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牵头组织高校并联合本地区科研院所,资助和推动共建一家或多家概念验证中心。2018年10月9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拟设立1亿元综合专项资金,推动概念验证支持计划,通过支持创新主体开展概念验证活动、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持续支持概念验证项目三方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于2001年建立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在2002年跟进,随后更多高校陆续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我国高校 概念验证中心的实践探索 国内学术界从2013年开始注意到美国大学概念验证中心,从而意识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前端的重要性,近期开始了一系列实践性探索举措。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类似问题,把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弥补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进行市场化、产业化成果之间空白的关键环节,在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方面,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尝试。2018年4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并专注于生物及环保、新材料等方向的微种子概念验证基金。因此建议可联合实施统一的高校概念验证资助计划,或者在原有资助计划的基础上增加概念验证专项费用,或者另设专项资金,对由政府资助的科技成果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依托高校进行概念验证,减少投资风险。启示和建议 高校是基础研究成果生产和转化的主要来源,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消除机制即在科技成果转化前期,从众多优秀的基础研究成果中,尽可能早地识别出那些具有商业化和社会化前景的项目。
技术的复杂性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不确定性需要概念验证。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鸿沟,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概念验证中心在美国高校中应运而生。
对此我们建议,借鉴美国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经验,部分发达省市和综合性研究高校可率先尝试。高校是我国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可行的措施,让这些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尽可能地减少科研成果在转化初期夭折现象,成功踏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是多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难题
至于自然博物馆建设最大的短板如何建立起足够支撑国家自然博物馆建设和运行的科研力量,邓涛则表示,以中科院古脊椎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动物所、植物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代表,拥有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成果,并且积累了涵括自然历史各学科在内的古生物、古人类、动植物、岩石矿物等巨量自然标本,它们必须成为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馆藏基础和科研基础。学部科研包括昆虫分类学、系统发生学、比较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分支。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 有500名研究人员,其中250名为博物馆编制,其余主要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编制。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自然标本收藏中心,用以展示国土自然历史,以及自然科学主要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看来,这与我国在自然基础学科领域取得的国际地位已经不相匹配。它哪里还有当年的风采?。目前,它正在和美国的好奇号探测器共同开展火星上生命迹象、矿物成分和地质结构之中水分作用的研究。
2019年,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进东再次提交了相关提案,终于在年末收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对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最新答复积极支持在北京筹建国家自然博物馆,并进行调研、沟通,推进该项工作。整整40年前,中国科学院四位院士裴文中、徐仁、郑作新、周明镇在《大自然》杂志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
借助高科技设备,本馆科学家得以监测和诠释生命和非生命物质的本质,从而探究现代社会的起源。邓涛说,许多人有所不知,博物馆的展览往往开始于实验室,因为标本展示的科学内涵是通过研究得到的。
直到现在,博物馆每年都会派出大约100支考察队。对一个科研人员而言,最无奈的莫过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走向衰落。
其中,昆虫学部的标本总数超过 3500 万件,模式标本超过 10 万件,是全球最大的昆虫馆藏之一。除学部的昆虫学家外,美国农业部的 12 位昆虫学家也在这里工作,后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课题。馆内科学工作者与 70 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出版论文专著 700 余篇。邓涛分析,这是因为国内自然博物馆缺少大规模、系统性的标本采集来充实藏品,标本来源多是对外征集和购买。
该博物馆的研究很有创新性。而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才能为科普展示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博物馆有34 个研究单元,其中22个为联合实验室,主要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单元。美国自然博物馆自1887年以来,组织过成千上万次的科学考察,足迹遍布各大洲。
英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动植物和岩石矿物等标本约7000万件,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多达900多万件,至今每年仍以5万件的速度扩充馆藏。看着窝在狭小展厅里的巨型恐龙骨架,我替它觉得委屈。
从古至今,我国的动植物种类以及化石遗存就十分丰富。2019年12月15日,赵进东带着学生来到古脊椎所古动物馆上《普通生物学》的课程。中国地跨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动植物区系特征。分类学不可放弃,它仍是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归宿。
该馆是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国际分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所利用。因此,张劲硕认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应该回归正统,把国内优秀的分类学人才集中起来,立足于把它建设成为国家分类学研究中心。
北京自然博物馆从创立开始就与研究所合作,在古生物学、人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方面开展研究。在国际上,科研部门构成了自然博物馆的主体。
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强调,建一所大房子容易,可徒有其表,不如不建。物种收藏超过 30 万种,涵盖人类已知 60%的昆虫科。